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

薏仁的故事

     薏仁的故事       
田龜計畫主持人黃慶祥
0921-841-761




田龜1號: 阿嬤的竹篩老手藝(篩選薏仁) 

1.      薏仁尋根的故事
薏仁是薏苡的果實,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,薏苡果實脫殼後的種仁,稱為紅薏仁(糙薏仁),因其外表有一層紅色的麩皮,紅薏仁去除麩皮就是俗稱薏仁(白薏仁)。薏仁又稱:薏苡仁、薏苡米、苡米、六穀子、藥玉米、川穀、鳩麥、回回來、菩提子等。薏仁的蛋白質、膳食纖維是白米的2倍,鐵質是白米的3倍,紅薏仁的種皮是含薏仁酯最多的地方,富含維生素B群、鈣、鉀、鐵等礦物質,紅薏仁是藥膳或食物療法的重要食料,具有健胃、除濕、利尿、美白、消炎和抗腫瘤的功效。

2.      田龜薏仁的故事
台中區改良場1983年開始試作薏苡,隨後在台中大雅、南投草屯、彰化二林推廣。1985年二林農會開始推廣,後來成為台灣薏仁種植面積最大和產品歷史最久的鄉鎮,二林號稱「薏仁的故鄉」。薏苡有水作和旱作,草屯因氣候溼熱採水作,大雅和二林則採旱作。二林舊社田龜計畫的薏苡,第1次試種是採旱作,2013-02-17播種,2013-06-19收割,生長期123天。第2次試種則採水作,2013-07-18播種,2013-11-13收割,生長期119天。二次試種的薏苡品種都是台中4號,因其植株最矮、不易風吹伏倒,且其紅薏仁香味特殊,優於其他品種。田龜計畫試驗區,在同一塊土地上,先後以旱作和水作試種,證明:種植,旱作優於水作

3.      薏仁成長的故事
前次水作薏苡的秧苗是請溪州育苗達人李俊德培植,然後由舊社老家傳統的稻米播種機播種,阿嬤用水稻的方式來管理水作薏苡。抽穗發芽時期,鄉親老農就已目睹水作薏苡的成長不是很好,2013-11-13 薏苡收割後,鄉親都已學到薏苡成長的好壞。此次旱作薏苡種子是由二林農會提供,品種為台中4號。2014-02-07播種,2014-06-30收割2014-07-31出貨

4.      薏仁脫殼的故事
2014-06-30 薏苡收割後,經過一週曝曬,讓其穀粒硬度(水分)達到13度,就收藏起來,送往芳苑工業區的二林農會農產加工處冷藏,由洪建倡先生進行脫殼,脫殼後的「紅薏仁」,再真空包裝和宅配出貨。

5.      薏仁品嘗的故事
(1) 紫米薏仁粥
       超視食在有健康第320part5紫米薏仁粥
(2) 薏仁玉米湯
       超視食在有健康第207part3薏仁玉米湯
(3) 薏仁冬瓜湯
        雞湯500CC(可用吃剩下的烤雞骨頭來熬煮再去骨)、紅薏仁200公克(事先洗淨泡水冷藏)新鮮大香菇3 (切片),冬瓜700公克(切成1公分小方塊)。前三者大火煮熟再用小火熬煮1小時,加入冬瓜再熬煮15分鐘,即可食用,可視個人口味再添加配料。
(4) 薏仁茶

        將未脫殼成功的薏苡,用小火炒40分鐘,然後將炒熟的薏苡加水(1:8)用電鍋煮2次,取出用濾網篩出薏仁,剩下的水就是有麥茶香味卻又甘甜的薏仁茶。

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

紅藜的故事

紅藜的故事

田龜計畫住持人黃慶祥
cshwang3@gmail.com



田龜1號:紅藜的故事



1.      紅藜尋根
 糧食穀物大多屬於禾本科,但是紅藜麥是屬於藜亞科,所以被稱作「假穀物」。藜麥跟菠菜是近親。紅藜是一年生藜科植物110屬下的120種中的一個品種,英文是Quinoa(keen-wa)南美安第斯山脈的印加人,稱為「母親糧食」,台灣原住民紅藜為民族植物。紅藜是一種植物種子,雖不是穀物,卻被當成雜糧穀物來看待。藜有上百個品種,顏色也很多,有白色、黃色、紅色、紫色、黑色不等,田龜計畫所種植的是淡黃色的紅藜。紅藜種子外形似五穀,質地結實,有堅果味道,可用米飯的方式來烹煮,但會膨脹為原來大小的4倍,藜粒外圍會變成半透明的白色外環。紅藜的養分很密集,被視為一個完整的蛋白質,所以被稱為「超級糧食」,含有比其它任何穀物更多的高品質蛋白質,比牛奶更多的鈣,吃素的人若擔心不吃肉而缺乏蛋白質,就可用紅藜取代肉和馬鈴薯來補充蛋白質。她包含所有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,紅藜的離胺酸(lysine),有助於組織生長和修復,也有豐富的鈣、磷、鐵、鈉及鉀等元素。因為它是無麩質,所以是腸胃不好、飲食過敏的好食品。聯合國訂2013年為國際紅藜元年,鼓勵糧食缺乏的國家多吃紅藜,補充肉類蛋白質的不足。

2.      田龜紅藜的位置
    田龜計畫的紅藜品種有來自屏東縣賽嘉社區的屏東1號、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陳振義博士提供的台東1號。前者播種日期2013/9/4,後者播種日期2013/11/14。此次收成的是屏東1號紅藜,由田龜1號阿嬤種植,位置在二林舊社代安宮大池西側50公尺處,座標:北緯2353.570  東經12021.130


3.      紅藜成長的故事
2013/11/14田龜1號阿嬤播種的紅藜,在2014/04/20前後1周收割,紅藜成長期共150天。分批收割紅藜,經過10天的曝曬,將紅藜送請台東小米工坊幫忙機器脫殼,再由二林農會加工廠幫忙真空包裝,最後請郵差辛苦宅配到您的手上。紅藜沒有有鳥害的問題,因為外殼包了一層皂素,紅藜脫殼後,就沒有皂素了。

4.    紅藜品嘗的故事
(1) 紅藜的洗法
請用篩網沖洗紅藜,直到水質變清,不僅減少紅藜流失,煮後食用比較沒有澀味。

 
篩網沖洗紅藜  讓水由濁轉清  


 煮熟紅藜半透明白色外環


(2) 紅藜南瓜粥
電鍋煮出帶點土()味的紅藜飯。若要減少土()味,可以加地瓜或南瓜,煮成地瓜或南瓜紅藜飯(或粥)。紅藜煮法同白米飯,最大的不同是:紅藜很小很輕,用篩網
洗紅藜,可減少紅藜流失浪費。
(3) 紅藜紫米飯
電鍋煮紫米飯的最佳比例是0.5杯紫米、1.5杯白米,共2杯米,內鍋2杯水(2),可煮出4碗香噴噴的紫米飯。同樣地,用紅藜來取代紫米,也可煮出有堅果味道的紅藜飯。
(4) 紅藜炒蛋
電鍋煮熟的紅藜1碗,倒入加了1茶匙橄欖油的熱鍋中,微熱冒煙時,將打好的2-3個蛋汁,倒在紅藜上續熱,待蛋快熟時,將蛋和紅藜攪拌均勻,即可起鍋食用。(依個人喜好,可紅藜或蛋汁先下鍋,也依個人口味決定加不加鹽或香料)
(5) 紅藜菠菜沙拉
用雞湯或肉湯煮紅藜約20分鐘,以4:2:1比例的菠菜、洋蔥、青椒炒一道青菜(可加蒜、鹽、其他香料),將煮熟紅藜和炒好青菜攪拌後,就是色香味俱全的沙拉。

5.    田龜的意義和精神
     田龜意義:意指像烏龜一樣彎腰駝背在田間默默工作一輩子的鄉親老農。
     田龜精神:默默耕耘、一步一腳印的工作毅力;樂天知命、不怨天尤人的生活態度


紫米的故事

       紫米的故事        
田龜計畫主持人黃慶祥  



舊社阿嬤的有機紫米田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a-IOQh4EUg


1.       紫米尋根的故事
紫色的紫米,讓人遐思。紫米屬糯米類,俗稱黑糯米、紫珍珠、長生米,紅樓夢稱「禦田胭脂米」。紫米由外而內分為三層:外殼的粗糠是黃色,脫去外殼的表皮(麩皮或米糠)是淺紫色,再脫去表皮的核仁是白色,主要營養是紫色麩皮。明代本草綱目記載:紫米有滋陰補腎、健脾暖肝、明目活血,補血益氣、收宮滋陰、治療神經衰弱等功用。近代科學發現:紫米麩皮含豐富的青花素抗氧化劑及低糖高纖成分,是抗癌最好食物之一。

2.      秧苗貴人的故事
2013-01-22 紫米貴人:田龜計畫陪84歲的阿嬤,造訪溪州的紫米達人謝健志,在其引導下,到李俊德的紫米秧苗田觀摩。手掌輕撫秧苗露水後,可聞到留在手掌的紫米餘香,阿嬤驚訝不已。當場拜託秧苗達人李俊德,保留2分地的紫米秧苗給田龜計畫試種。

3.       紫米成長的故事
2013-02-03 迎娶秧苗:田龜計畫從溪洲迎娶紫米秧苗回到二林舊社,利用水稻播種機,將紫米秧苗播種在阿嬤的2分水田。只利用前期蕎麥收割留下的莖葉當綠肥,不再施放任何化肥和農藥,灌溉則用地下水。成長前2個月,阿嬤一直覺得紫米長得很不漂亮,一直想施放化肥,在田龜計畫主持人的堅持下,終於打消化肥和農藥的念頭。
2013-06-19 紫米收割:阿嬤幾乎每天晨昏都到紫米田呵護她第一次種植的紫米,經過136天,紫米由開始的營養不良、青黃消瘦,轉變為果實豐碩、粒粒結實。二林舊社的田龜老農經過紫米田時,也由懷疑眼光,轉為稱讚羨慕,說:阿嬤的紫米真漂亮。

4.       紫米脫殼的故事
2013-07-08 脫殼貴人:紫米收割後,在左鄰右舍的幫忙下,經歷西北雨(雷陣雨)的辛酸,阿嬤在5天內完成曬穀,並收藏在房間室溫14天,讓紫米回溫(整粒穀子的內外溫度趨向一致)。接著田龜老農黃能炎幫忙,以農用小貨車將紫米運到溪州的龍芳碾米廠脫殼。有20年紫米脫殼經驗的龍芳老闆陳大慶說:這是我看過最漂亮最Q的紫米,也是我第一次幫有機紫米脫殼。(老闆必須很費時地將脫殼機所殘存的非有機紫米,先清理乾淨)

5.       紫米包裝的故事
2013-07-22 二林農會:田龜計畫從開始就獲得農會總幹事蔡詩傑的支持,農會加工廠的謝文豪及洪健倡,更是多方幫忙提供紫米包裝的建議,在加工廠4位貴人的熱心幫忙下,有機紫米的真空包裝順利在2天內完成。感謝燕宏彩藝公司王翔毅提供紫米包裝的塑膠袋,感謝舜仁印刷公司倪惠民製作的產品標籤貼紙,有那麼多貴人的幫忙,第一批全穀類有機紫米終於在2013-07-24,由二林郵局宅配出去,與贊助認購的田龜之友見面。

6. 紫米品嘗的故事
(1) 紫米粥
阿基師偷呷步_快速煮紫米粥_冰冰有禮

(2) 紫米迴香
在傳統白米加入少量有機紫米蒸煮,煮好食用時,請先聞聞是否有特殊香味。紫米在秧苗時,就散發濃郁香味,蒸煮食用時,更是迴香無窮。

(3) 阿嬤的煮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杯白米、0.5杯紫米(不必事先泡水)2杯水。傳統1.5杯白米,只要1.5杯水,因加了未先泡水的紫米,所以水量多了0.5杯。(白米紫米黃金比例3:1)

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

全麥麵包的迷思

~~~全麥麵包的迷思~~~

麵包由小麥麵粉所製成,但是「全麥麵包」不等於「全穀麵包」。

1. 小麥穀粒脫殼(殼稱為粗糠)後,內核有胚乳、麩皮、胚芽 (endosperm, bran and germ)3部分:
(1) 胚乳:內核的主要成分,白麵粉的主要來源,約占83%麥粒重,含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和鐵,也含主要的B族維生素,例如核黃素、菸酸、硫胺素和鐵,胚乳也是可溶性纖維的來源。
(2) 麩皮:內核的外皮,約占14%麥粒重,含大量三大B族維生素、微量元素和不溶性膳食纖維、少量蛋白質。
(3) 胚芽:小麥的胚胎或種子,發芽生長幼苗的器官,2.5%麥粒種,含大量優質蛋白質、複合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;胚芽因有10%的脂肪含量,所以影響其保鮮期。

2. 精白麵粉只包含胚乳,其所製成的「白麵包」,已不含麩皮和胚芽。

3. 要宣稱是「全麥麵包」,必須將部分或全部的麩皮和胚芽添加回去。

4. 檢視成分標示,如果第一個成分沒有標示全麥麵粉(100%全麥麵粉),那就不是「全麥麵包」。成分標示是按照重量來排序,重量比例最高的排在最前面,檢視第1項到第3項成分,就能分辨是否為「全麥麵包」。不要被這些文辭所欺騙:有機麵粉、小麥粉、漂白小麥粉、石磨小麥粉、雜糧粉、強化小麥粉、粗粒或硬粒小麥粉。


5. 全麥(whole wheat)並不等於全穀(whole grains)。胚乳、麩皮、胚芽等三部分都存在的小麥,才有資格稱為「全穀」。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3-04-30頒布的「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」,保有與原來穀物相同比例(83%胚乳:14%麩皮:2.5%胚芽)的穀類產品,才能稱為全穀。因此要宣稱「全麥麵包」,麵包總重量必須含有百分比51%以上的「全穀小麥」,而「全穀小麥」的定義則是小麥的成分比例必須符合(83%胚乳:14%麩皮:2.5%胚芽)的定義。

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

1份全穀的定義


衛生暨福利部(原衛生署)建議國人,每日主食至少1/3來自全穀。
換算後就是建議每天3-5份的全穀,而1份全穀的定義:

• 1/2杯(=4盎司=112公克))煮熟的糙米或其他煮熟的穀物。
• 1/2杯煮熟的100 %全麥麵食。
• 1/2杯煮熟的熱麥片,如燕麥片。
• 1盎司(=6茶匙=28公克)未煮過的全麥麵食、糙米或其他穀物
• 1片(1盎司)100 %全麥麵包。
• 1塊非常小(1盎司)的100 %全穀物鬆餅。
• 1杯100 %全穀現成可吃的麥片。

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

不含麩質的田龜全穀

田龜之鄉:全穀的故鄉



全穀(whole grains)又稱「粗糧」。田龜計畫種植的有機全穀包括:紫米、小米、燕麥、蕎麥、薏仁、紅藜。這6種全穀都是無麩質(gluten-free),對於有麩質過敏症和其他腸胃道疾病的人,想全穀養生、吃得健康,請安心選擇不含麩質的田龜全穀。

麩質過敏症(celiac disease) 又稱為麩質敏感性腸疾 (gluten-sensitive enteropathy) 或麩質過敏之瀉肚症 (non-tropical sprue),是一種腸胃道疾病,症狀為黏膜慢性發炎,可能導致小腸絨毛受損、吸收不良及千變萬化的臨床表徵 (從兒童到大人);可能症狀包括腹部絞痛及腹脹,若不治療可能導致維他命及礦物質缺乏、骨質疏鬆及其他問題。

贊助認購不含麩質的田龜全穀,既能自己養生飲食、又能行善幫助田龜的農村再生轉型和保護地球自然生態。(贊助認購,請洽黃老師 cshwang3@gmail.com)